第十二章 三顾草庐,只为刷波声望
草庐前,清静安宁。
刘琦客客气气地对门前的一名童子说道:
“荆州刘琦刘隐之,前来拜会诸葛孔明先生,麻烦通报一声。”
童子转动滴溜溜的眼珠,在刘琦身上打量。
刘琦?
贵为荆州牧刘表的嫡长子,可没听说过,与我家诸葛先生有过密的交往。
刘琦嘴角噙笑,神色不变。
童子只得转身进屋,嘴里嘀咕:“我去说下,见不见得到就不知道了。”
与诸葛往来亲密的,皆是才学名望过人之辈。
刘琦的名声,似乎不咋地。
马谡撇嘴:“呵呵,架子还挺大。”
更加引起马谡的好奇心,草庐的主人,到底什么来头。
魏延这些日子来,见识到刘琦的手腕本事,也忿忿不平:
“不过酸儒罢了,公子何必跟他客气。”
区区名不见经传的诸葛孔明,架子还挺大。
论身份地位,刘琦甩他十万八千里。
要知道,连襄阳权势最盛的蔡瑁,刘琦都不放在眼里。
刘琦摆摆手:
“你们不懂……”
东汉末年以来,要想有所成就,靠什么?
名声!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在这个资讯不发达的时代,你的才能别人未必清楚。
更大程度上,靠的是口口相传。
身处的交际圈子,决定你名望上升速度。
强如曹操曹老板,出道时,也为旦月评上“乱世奸臣,治世能臣”的评价,沾沾自喜。
刘备刘大耳,汉室宗亲的名号整日挂在嘴边,念念不忘。
刘琦目的,就是要在荆襄的庞德公,卧龙凤雏水镜的士人圈子,狠狠刷几波声望。
至于截胡刘备的军师,倒没有这想法。
刘备诸葛亮,心有灵犀,千古一遇。
刘琦自认达不到此等的默契。
先孔明家刷第一波声望,足矣。
不一会儿,童子返回:“久仰公子大名,我家主人在厅堂等候…”
刘琦大步进门。
看来,重阳登高的举动,已经由黄月英传入诸葛孔明的耳中。
运气不错。
马谡魏延胡果等人,跟着要进去。
却被童子拦住:“诸葛先生,只见长公子一人。”
魏延大怒,却被马谡劝住。
马谡内心:“别急,等下瞧好儿。”
草庐内,厅堂上。
一位二十六七岁,和刘琦年纪相仿的青年,身材高大,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正是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亮刘琦二人,互相打量个不停。
诸葛孔明正值刘备刘玄德,二顾茅庐之后,深深感受到刘备拳拳的求才之心,已有出山辅助的心意。
本想静心等待刘备的第三顾,不料,刘琦找上门。
若不是黄月英对刘琦的赞赏,诸葛好奇之余,还真不想见客。
二人分宾主坐下。
客套一番后。
二位青年才俊,对视之下,皆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出浓浓的心高气傲。
年纪相当,又都自负才气。
顿时,空气中,悄然弥漫起淡淡的火药味道。
孔明咳嗽一声,故意徐徐道:
“长公子此行,莫非是为自己的安危而来……”
手中,轻摇鹅毛扇。
照诸葛的想法,刘琦来找他,无非是因为蔡家逼得太紧,刘琦走投无路,打听到自己,来问计来了。
“亮有一计,岂不闻……”
话还没说完,刘琦接口道:
“…岂不闻,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说罢,啪地一声。
刘琦微微一笑,展开手中折扇,来回摇动。
与诸葛手中的羽毛扇,一应一和。
历史上,刘琦确实被蔡家所逼,使出上屋抽梯的办法,求诸葛亮帮忙。
诸葛亮出的主意,正是“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是劝刘琦离开襄阳避祸的意思。
然而,眼下的刘琦,今非昔比。
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还在悠然摇摆。
他的脸色,却有些僵硬。
刘琦刚才的回答,正是他想说的。
一字不差。
刘琦才思敏捷,远超出诸葛孔明的预期。
一时间,屋内安静无声。
只有二人的鹅毛扇,折纸扇,还在一来一回地扇动。
突然,门外传来细不可闻的嘀咕声:
“深秋了…这么个扇法,不怕着凉吗?”
是马谡。
他和魏延二人,正贴着窗户边上,偷瞧着呢。
刘琦诸葛亮,装作没有听见。
然而,下一刻,却同时地收住手中扇。
两人内心齐齐暗骂一声:“多嘴!”
诸葛亮面色一整,仰天打个哈哈道:
“隐之兄,原来有备而来,此行必有指教啊!”
之前,诸葛亮虽然从黄月英口中,对刘琦的印象改观。
也只以为,刘琦多些巧思罢了。
此刻,才真正把刘琦视作才智相当的对手。
把“长公子”的客气称呼,不自觉地,改成同窗切磋的亲切表字。
“指教不敢当。只是听说刘玄德刘皇叔,二顾草庐,向先生求教天下大计……”
刘琦不急不缓地笑道:
“我寻思着,对天下大势,也算有一些小小的心得,所以,想与孔明切磋切磋……”
诸葛孔明,脸色一沉。
刘备二顾草庐,还是近期的事情,刘备甚至没有见到诸葛本人。
可刘琦竟然对刘备的目的,一清二楚。
再度,刷新对刘琦的认知。
屋外,马谡冲魏延点点头,解释道:“示威,刘琦妥妥的在示威。”
不明所以的魏延,气得发躁:“没意思,绕来绕去。不瞧了。”
庐内,诸葛亮神色变得凝重,沉声道:
“隐之兄,请讲!”
“那么,我就不客气了。”
刘琦起身,侃侃而谈: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此之谓,天下三分之计!”
刘琦将诸葛亮心中的腹稿,直接说了出来,只略去关于劝刘备占据荆州的那段。
诸葛亮越听越是心惊,眼眸中难掩诧异。
这些话,明明是自己为刘备三顾茅庐,准备的说辞。
却与刘琦不谋而合。
刘琦,竟然身具旷世大才!
等刘琦一口气讲完。
诸葛亮不由连连摇头:
“天下间,竟然有如此巧合。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慢着,还没完。
刘琦笑眯眯地继续道:
“非也,非也。”
“刚才的计划,其实还有不小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