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凰图天下

第十八章 焚心之夜

凌熙甩下琴子的手,琴子吃痛,竟又跌下床榻。诶呦喂的乱叫了一通,连一个人都没来,想必是都被这人用过了迷香罢。这人,到底什么来头,深宫内院,如入无人之境。难道,前些日子里夜探靖亲王府的人也是他?他的目标是什么?为何对自己纠缠在三?

琴子眸中一阵犹豫,似有思索之意,凌熙暗叹,这样的女子举世无双。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的命运,与纲常伦理,背道而驰。

“你好奇怪。大半夜的来我这里做什么。有事就快说事,没事儿哪凉快哪呆着去。”被摔在地上的琴子没好气的说。一边儿说骂着,一边双手撑地站了起来。叉着腰直勾勾的看着凌熙,凌熙倒是悠闲的窝在软榻上,一头银丝散落,月辉透窗而入,拢着几许清冷。

他冷冷的也不说话,只是内心亦有着疑问:自己今夜为何冒险来此?今夜,是他最虚弱的一夜,他会饱受焚骨之痛,假若有人偷袭,他必死无疑。

还有半个时辰,那种刻骨的疼痛就会侵袭他的全身。

他亦不言语,只深深地凝望着她,薄衫短裙,墨兰广袖流云长衫。一双秋瞳,薄怒微嗔,娇俏可爱。曾有过多少女人承欢他的身下,可有一个让他心动的么?他搜遍了记忆,未曾有过一刻,如此时一般的,悸动。

她也迷住了。不是为他的英挺深邃,不是为他的危险魅惑,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不知名的触痛。她亦深深的凝望着。

两道目光相遇,刹那间钻入彼此的心海,畅游着,悸动着。

蓦地,他闪身飞向玉阶之下的琴子,琴子只觉脖颈处一凉,便昏了过去。凌熙打横抱起琴子纤弱的身体,将她放在锦踏的内侧,自己则靠了过去。她的头自然而然的窝在凌熙的胸口处。他顺势揽着琴子,手指轻抚她的眉角。男人冷漠的神情渐渐地被抹去,一丝丝温馨晕上眉梢,男人自己却浑然不知。

疼,钻心的痛楚终于来了,凌熙紧紧的拥着琴子,眉头紧锁。每到毒发之日就会这样。这毒名为焚心,并不致命,只是隔一百天就会发作一次,偏在夜里,这个时辰。他受此煎熬已经七年了。琴子在他怀中熟睡,这个姿势似乎很舒适,笑颜甜甜,小脸还在凌熙胸口蹭了蹭。一只小手紧紧的揪住凌熙的衣角,好像抓到大海中的一则浮木。凌熙心内竟完全的被这可爱的一幕吸引了,以至于会忽略了身上的疼,俯身下去,正欲浅吻娥眉,忽的停住。耳畔响起了一个声音,幽幽而道,“她是你的小妹,她是大燕帝国的小公主。”他恍然间抽回自己的意乱情迷,心猿意马。跌跌撞撞的离开了千生殿。

他还有大业未成,他还有深仇未报,又怎可动情,何况,她与他血脉相通。他飞身闪过一座又一座宫墙,祈求冷风吹醒自己一时的迷乱。

这一夜,注定是一切的转折。老天,和我们开了一个太大的玩笑。

在一片迷蒙之地,琴子漫无目的的走着,一阵阴风袭过,吹落了身上披着的桃红色披风。她心里一惊,环视四周,竟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从未如此害怕过,她拼命喊着拼命抓着,蓦地,一双骨节分明的大手抓住她的肩膀,将她揽进自己的怀里,冷冷的说道,有一丝不屑的笑意“怕了?”似是安慰,却没有任何温热的感觉。她却很安心。

“醒醒,琴子,醒醒啊!”

在冷寻几近崩溃的呼唤中,琴子终于从噩梦中清醒过来,额头上布满了冷汗。

“我,怎么了?”琴子眼中还有几许不安未散。

冷寻不由的拥了琴子一下,沉声说道,“做恶梦了。唤了你好久都醒不过来。”

琴子思绪凌乱不堪,一下子想起昨夜,一下子又想起那噩梦,正在此时,玉如率着一众宫娥上来,呈上了一个琥珀小碗。冷寻亦不自觉的端过小碗,喂着琴子呷了两口桂圆汤压惊。琴子方才好些,玉如又为琴子拭去额头上的冷汗,“我的郡主啊,什么样儿的噩梦啊,竟吓成这么着了。这些日子可没少做恶梦,倒是认真请柱香,拜拜才好。”玉如唠了唠叨的说了一堆,自来,她是如长姐般爱护琴子的。

冷寻眼中很是心疼,琴子面色欺霜赛雪,还是惨白一片。无力的靠在冷寻肩上,虚弱而道,“我想回家。”

是,她想回家了。莫名的竟十分得累,再提不起一丝力气了。这宫里虽有黎安,却也太过冰冷了。她手里还紧握着一根银色的发丝,只有这么一点线索可以证明昨夜,他真的来过。众人皆如不知情一般,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多么可怕危险的一个人啊。在梦里,抓住她的人是谁?她的依靠又是谁?暂不想深究,想回家,那里,才最安全。

乾明殿,今日来龙体欠安,朝务繁重,李寻好不心烦。也就没再过问围场之事,随性交给黎安处理了。

“一无所获?”很明显,圣上对黎安这一次办的差并不满意、

可是,黎安真的毫无头绪。他查不出是何人掳走琴子,他更想不出,有什么法子可以让那些刺客在一瞬间消失在戒备森严的围场之中。也找不到那些掳走自己母妃的人。但是警觉谨慎的他很快便将两件事联系到了一块儿。

“父皇,世间可以有如此本事的人,也许,都在川南了。”

李寻沉思,是,他明白这点。只是,川南的形势太复杂了,他没有万全的把握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江湖和朝廷自来是不可融合的。

“父皇,江宁水患,民心动荡,祸及川南。此时此刻正是需要有人镇守川南一带稳定局势的时候啊。恳请父皇下旨,准儿臣以钦差身份前往江宁川南一带,一为赈灾济民,二为暗查内情。”言辞恳切,让李寻没有拒绝的理由。

打赏
觉得本书不错?打赏作者,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