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请叫李经理
“爸,一百万的别墅算什么。光是祖屋那地皮,明年之后,我们就能赚一千万。再过几年,我们去海边买几个亿的海景别墅。”
这些可不是幻想,而是李青经历过的。
“祖屋能值一千万?”
李达不敢相信的眨巴眨巴眼睛。
“国家正在申奥,一旦成功,老家那一片就会变成奥运村。你说值不值一千万?”
李达小学没有毕业,压根就不关心国家大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国家要申奥。李青也不想跟他解释太多。
“好了,我该会公司了。总之,再没有亲戚敢瞧不起我们了。”
徐氏公司总部大楼。
就在李青走进大楼大厅时,一个身影从后门闪了出去。
“林涛?他来徐氏干嘛?找徐晓盈再续前缘?”
不过,看林涛那一副急匆匆的模样,不像是来谈情说爱的。
徐氏有八个大股东,组成董事会。会议一开始,徐鸿飞便开门见山。
“今天开会,目的就是跟大家讨论李青的项目计划书。我已经把计划书分发到各位的手中。大家先看一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随便提。”
有的股东认识李青。
“咦,这不是咱们公司的小员工李青吗,他能有多少料子,提项目?”
“网购是个什么鬼?”
“纯粹是瞎扯淡!”
其中一个股东把李青的计划书丢在一旁,站起来,反将另一份计划书放在徐鸿飞面前。
“网购项目,虚无缥缈,没有前途。倒是这个计划书,我觉得不错。以后我们有了钱,家家户户都要买汽车,现在投资汽车制造业,肯定发。”
李青瞄了一下,发现这份计划书的作者,竟然是林涛!
是了,刚才林涛为什么那么急匆匆,鬼鬼祟祟,肯定是过来贿赂这个股东,要股东为他的项目说话,说服徐鸿飞给林氏投资。
说好听是投资,说不好听就是给林氏输血。
徐鸿飞似乎对这份计划书十分感兴趣。
“汽车行业确实是未来制造业的引擎。老余啊,你怎么没把林公子留下来,一起开会?”
这个姓余的股东内心窃喜:“林公子有事先回去了。董事长,我知道你一直对汽车行业有兴趣,只是碍于资金,没有投资。林氏资金雄厚,正好可以弥补我们资金不足的缺点。林氏和徐氏合作,强强联手,必定所向披靡。”
“老余,林涛究竟给了你多少钱,你肯为他说话?”
李青一点也不给老余面子,直接在大家面前揭穿他和林氏勾结的内幕。
他的话,好像往会议室扔了一颗炸弹,把大家的震惊表情都炸开了。
“这臭小子胡说八道什么呢!”
“老余收了林涛的钱?”
“不管收没收钱,汽车制造这个项目是好的。”
被揭穿面目,老余又急又恼,额头上鼓出两道青筋。
“你是什么东西,敢在这里胡说八道!保安,把他赶出去!”
徐晓盈急忙为李青挡拆。
“余叔叔,今天的会议是专门为李青的项目开的,他不能不在场。”
“大侄女,他在污蔑我!我老余用人格保证,我绝对没有收林公子的钱。”
老余信誓旦旦,唾沫横飞。
李青冷笑。
“看来你的人格也值不了几个钱。徐董事长,林氏现在的情况你了解吗?”
徐鸿飞忽然想起昨天家宴的时,李青说的话,不仅眉头一拧,脊梁骨蹿起一阵冷风。
老余急了:“林氏这么大的公司,能有什么情况?”
李青针锋相对。
“林氏负债率很高很高,就好像一座基础塌陷的大楼,就要垮塌了。林涛一计不成,又想二计。想出这么一个汽车制造业的烂项目,要徐氏投钱。名义上是联合,其实不过是让徐氏救林氏一把。再说难听点,林涛就挖了坑,把徐氏往里面拉。”
“徐董事长,咱们可不能做傻子。林氏这么大的公司,一旦财务危机,这坑可就是无底洞啊!”
“老余,你身为徐氏的董事,明明知道林氏如今的财务状况,竟然还要求董事长批准这个黑洞项目,你到底是徐氏的人,还是林氏的人?”
“我刚才见林涛急匆匆的离开,他是不是给你了很多钱?给了多少?”
好像什么都瞒不过李青,老余直接认怂跪了。
“徐大哥,我……我没有收林涛钱!”
“林氏确实有点财务状况,但问题不大。”
知道财务有问题,还要推行林氏项目,老余不收林涛的钱,谁信?徐鸿飞这脑子,能想不明白!徐鸿飞最厌恶的就是反骨仔。
“老余,既然你这么心甘情愿为林氏做事,那我就把你的股份收回来,你去跟林氏父子干吧。”
林氏就要垮塌了,去跟林家父子混,不是找死吗!
“徐大哥,我生是徐氏的人,死是徐氏的鬼!你不要赶我走,好不好?”
一个老男人哭起来,肯真让人心碎。
不过,徐鸿飞眼里揉不得沙子,一切以公司利益为上。
“保安,请余董事出去!”
说着,徐鸿飞把林涛的计划书丢进垃圾篓里。
走廊里,老余的哭声越来越远。
“现在还有人对李青的这份网购计划书有意见和建议吗?”
徐鸿飞粗大的手指敲击着红木桌面,他余怒未消,看起来十分狠辣专横。其他股东哪里敢在这个时候提意见和建议!
“好,大家没有什么话说,那就是没有问题了。我宣布,网购项目正式启动,李青为项目主管经理,大家请叫他李经理。”
散会之后,股东们陆续走出会议室,每一个都来跟李青握手。
“李经理!”
“祝项目顺利开展。”
“李经理,希望你为大家赚大钱。”
“年轻人,有想法。”
会议室里,就只剩下李青和徐晓盈。
“你怎么还不走?”
徐晓盈问坐在椅子上,出神望着飘窗外面的李青。他略显忧虑,剑眉微拧。
项目是争取下来了,但是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亲力亲为。
“下一步你怎么做?”徐晓盈又问。
“你有认识什么朋友,在大学工作或者学习的吗?”
李青忽然突兀的反问。
“有啊。”
“联系他,我们一起吃晚饭。”
5000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大数字,可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说,就捉襟见肘了。他必须要花最少的钱,去办最有效率的事情。
有文化有技术,并且对薪水要求不高的群体,那就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