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解密神秘职业之游方道人

第五章 生计

情绪异常亢奋的王大朋往前一冲,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

幸亏有根麻绳将王大朋的脖子困在了石碾上,他这一冲直接把这四五百斤重的石头也一同带飞到地上,行动迟缓他很快就被十几个小伙治服,压倒在地上。

身上的重量让王大朋短时间内动弹不得,突然间他狂叫着爆发出一股神力,向前拖行将近千金的力量,眼看麻绳就要断开。

李长山顿时觉得情况不妙,他心想:此刻能捆得住王大朋的估计也就只能是比铁更要有柔韧度的钢丝了。

王大朋仍旧一点点的往李长山这个方向负重前行,麻绳也随时有可能断开,到时候李长山恐怕就真的只有一条死路可走。

俗话说得好,好汉不吃眼前亏,能跑当然还是赶紧跑的。

李长山才刚有逃跑的冲动,就见王大朋突然软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正想上前一看究竟,就在这个时候,不可思议的一模发生了。

王队长张牙舞爪的朝着他冲了过来,狠狠的掐住了李长山的脖子,原本压着王大朋的小伙子们反应过来,赶紧上前搂住了王队长的胳膊,将他从李长山的身上给扒了下来。

然后重新找了一根麻绳,将王队长给五花大绑起来,王队长蹲在地上看着李长山阴恻恻的讪笑着,看得众人头皮发麻。

李长山捂着脖子艰难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王队长的儿子气不过,连连扇了李长山好几个大嘴巴子低吼道:“混蛋,王八蛋,你不是大师吗?我那么信任你,你竟然让那个东西上了我爸的身,我打死你,打死你这个混蛋。”

李长山知道自己理亏,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他的怒火。

众人怕出事情,急忙去阻止王队长的儿子,与此同时王队长也突然呼通一声倒在地上,接着原本如同一滩烂泥的王大朋再次抬起头来,痴傻的笑着。

虽然这两次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李长山已经渐渐地开始相信,相信《茅山图册》真本书绝对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至少科学解释不通的东西,它全不知晓。

带着对众位乡亲父老,还有王大丫和王队长儿子的歉意,李长山返回了城里。

回到家里之后,李长山好不容易找了个机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李爷爷听,李爷爷皱着眉头问道:“那东西真的有那么凶吗?”

李长山点头:“当然了,扫帚把那么粗的麻绳都能被他给绷断了,你孙子我两次在他的手里差点丧命。”

李爷爷感到心里一阵的后怕,郑重的警告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咱们还是少沾边比较好,那东西太凶不是咱们可以斗的过的。”

说完李爷爷摇摇晃晃的上了阁楼,李长山也开始了他胡编乱造的创作,那份报告里说明了《茅山图册》这本书根本就不管用,反而还有可能误伤人命,真是害人害己。

在那之后《茅山图册》就理所应当的成了,贻害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毒瘤。

李长山的那篇文章,无疑写得是非常的成功,还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甚至还要被推荐道省里,他文章中的那本叫做《茅山图册》的书籍,也被李长山在表彰大会上当众焚毁。

此时已经是一九六八年的春天,更大规模运动使得社会更加的动荡不安,白天,李长山就像平时一样出去打砸抢,而晚上回家以后,他就开始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偷偷学习被他珍藏起来的那本《茅山图册》。

在这段时间,还有不少老知识分子收藏的书籍被他给查抄出来,他每一次都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顺回家一两本,其中包括《康熙字典》和《白话易经》。

这两本书对李长山日后学习《茅山图册》,有着很大的助力。

一年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长山的学习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很多方法他已经知道如何掌握,不少不知名的东西,也能通过翻找资料对号入座。

这个时候李长山也变得越来越贪心,他想尽快学到真正的本领,好去帮帮小王屯的王大朋,因为他实在是太可怜了,更重要的是,他在那里丢了面子,想去那里重新找回来。

文革时期,谁的家里都是苦巴巴的,因为日子过得好的人家都已经被抢被砸的差不多了。

李长山家就穷的更是可怜,因为被李爷爷牵连,李长山的爹妈想寄丢了工作,就算已经跟李爷爷脱离了关系,工作单位也没有以前那么好的福利。

李长山还有一个在念高三的弟弟,一家五口人只有三十七元的生活费,如果谁家穷的连李长山都看不下去了,那这家人就真是太穷了。

有一天,李长山的母亲拿报纸包了两双鞋垫回到家里,交给李长山,说是厂子里面发的员工福利。

李长山对鞋垫倒是不感兴趣,淡淡的扫了一眼,只是这一眼就让他发现了一个转机。

“知识青年到宁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而且每一家都有一个名额,李长山觉得自己家里这个经济状况,自己的条件也符合。

但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家里人的时候,就遭到了家里的一致反对,他的母亲表现得尤为激烈:“青山,你是不是疯了,你现在的工作不好吗?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

李长山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他跟家里的人解释道:“我的职位可以让弟弟顶替,反正高中都已经停课这么久了,有点本事的老师基本也都被斗的直不起腰了。”

“这个学上不上的都已经无所谓了,反正学校也有顶替制度,我让革委会的人开个证明,这样也不会有人敢多说什么,家里少了一个人吃饭日子也能稍微宽松些。”

家里人都知道李长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早就有了准备,也就不再多劝。

李长山忙活好了家里的一切,简单的收拾了几件衣服,几本书,便跟着一帮十五六岁的青年,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再次来到了小王庄。

打赏
觉得本书不错?打赏作者,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