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含情脉脉游四方(七)
赫连风老脸一红,低下头去不敢回答。身上还穿着人家的衣裳呢,更是尴尬……
老道也不多言,复又转向一旁的颖颖,笑道:“呵呵,小姑娘驯夫可真是好手段啊!”
颖颖一听便知两人方才的言行都给这老头儿看了去,一时大羞,忙捂了脸躲到赫连风背后,不敢露头。
老道又哈哈笑了几声。“二位应该不是我武当人士吧?”他看见了颖颖的打扮,委婉的问。
“呃……”赫连风直冒冷汗。“我们是游客。我这小妹玩儿心太重,便……额……借来了两身道袍,穿着玩玩儿,还请道爷见谅则个。”赫连风冲老道抱拳一礼,解释道。
“谁是你小妹!”颖颖低声娇嗔,伸出玉手便在他腰间拧了一把。赫连风吃痛,忙反手捉住了。
老道听他说完,自知道是怎么“借”来的,只怕这会不知道是门下的哪两个倒霉蛋正光着身子钻林子里不敢出来呢!他也不恼,一笑而过。“呵呵,无妨无妨。”反正不是自己的,自然无妨。
赫连风又拱一拱手,谢了。复又问道:“不知道爷现身,有何见教?”
老道轻捋白须,飘然道:“老夫方才在林中听得小友说会吹笛弄箫,特相寻来,想与小友共奏一曲。不知小友都会些什么曲子?”
赫连风淡淡一笑:“世俗之曲,何足奏哉?真正懂得乐音的人,自己本身就是一首名曲,只需随心而奏即可,何须依曲?”
“呵呵,小友高人也。不知小友肯与在下互倾心绪否?”
赫连风一怔,忙回了礼,说道:“承蒙道爷看得起,我愧不敢当,自当亲奏一曲以表心意,只是随身未曾携带箫、笛二器,还望道爷见谅则个。”
“呵呵,小事一桩。”老道呵呵一笑,他一抖衣袖,一支玉箫和一支竹笛便从袖中变戏法似的滑了出来。“请!”老道递给赫连风道。
赫连风先接过箫来,抱拳道:“恭敬不如从命,那我便先以箫抒心志。道长请了。”
说完,便先端详起这箫来。前后一共八孔,是常见的雅箫,即玉屏箫,最适合与琴、筝合奏。箫身由一块淡青色玉石雕成,浑然天成,罕见佳品!赫连风试了试音,清畅无比。用左手拇指抵了第八孔,冲老道点一点头,便吹了起来。一时低沉幽怨之声在山林回荡,空谷传响,久久不绝,山鸟闻之一鸣,天地与之相和,一派祥和之色!
“小友箫声幽怨,是有愁怨积于心间,久无抒发之地。箫声惆怅,是看淡了世俗纷争,红尘之乱,有隐世之心!呵呵,这么年轻就早早的归隐了么?”老道闭着眼,品味良久说道。
他将竹笛递给颖颖。随手抚琴,“叮咚”之声随之即响,与箫声相应,似抚慰,似同情,似劝导。是劝导失心的游子早日回归故乡,是同情失路之人莫要忧伤,是抚慰孤寂之人不必凄凉……
箫声闭,琴声伫,颖颖早听得神醉,此时清醒过来,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暗里自想,倘若换做是我抚琴,只怕比这老道要差一些了。不过,小风的箫声是真好听!
“唔。小友箫艺极精,不知师从何处?”老道赞叹不绝。
“师从一女子,复姓端木,今已不知去向。”
“唔,想必也是一位异人!”老道点点头。他又示意颖颖把竹笛递给赫连风,说道:“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小友既试了箫音,便再试试笛声吧。”
赫连风一笑接过了,盘膝坐上一块大石头,与老道对视一眼,横笛吹了起来。
笛声清脆,本属欢乐,与先前箫声低咽婉转大相径庭,此时听音,只道是前路存知己,虽仍有忧伤孤独之感,却可听出天涯共此时之快!虽有离别,亦有合欢,虽有惆怅,却怀心安。
老道微微一笑,“铮”声一响,亦是大抒己怀,大畅心情。琴声,有征战天下之豪迈,抒临溪水之幽情,如天马行空奔踏白云之间,亦似青龙潜卧万丈之渊!
琴笛同止,两人互行一礼,赫连风自愧弗如:“道长心境高我数重!晚辈望尘莫及!”
“呵呵,小友过奖。你笛声虽清脆欢快,却仍有忧愁之感,其中欢快我知道,是因为这姑娘。”老道话语一停,笑看着面色羞红的颖颖,复又问道:“不知小友为何而伤呢?我实听不出。”
“天下!”颖颖突然插口道。
赫连风怔住了,他扭头惊愕的看着颖颖。“美女姑娘,你……”
老道一看这场面便知颖颖说的对了,取笑道:“呵呵,知夫莫若妻啊!你这小媳妇倒是听出来了呵。”他一捋白须,又问:“只不知小友为何因天下而伤呢?”
“今世人遗失道义很久了,传统美德也日渐衰弱,每况愈下。我怀正义之心,只恨不得立刻便让他们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只有回归传统,重拾回传统方可兴教育,复人心,重拾美德。可今人如此之浮躁,崇洋媚外之风盛行!无论国事政事,衣着礼仪,医疗文化,军事教育,尽皆西化!毫无自身保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个民族没有了本质,这个民族是要灭亡的!今人只为利益,丝毫不讲究道义公平!只为功名,丝毫不讲求道德,只为苟活而苟活,中国已不是中国!国人失心久矣,这还不该悲哀么?”赫连风不再说下去,仅仅几句话便直窜火气。
“呵呵,小友平心、平心。世俗之事,我是从来不管不问的,而你这么小的年龄,且不管说得对不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便是我民族幸甚,家国幸甚!可你只愤恨又有什么用呢?环顾四周,周边有哪个国家不对我中华虎视眈眈?又有那个国家不时刻窥视我中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可你能怎么办?说的不好听一些,你我只是一介匹夫而已……能做什么呢?”
“我什么也做不了。”赫连风默然。
“即无所为,便无所谓,即无所谓,便无所气,既无气,便无求,既无求,便心安!”说完,便站起身,负了古琴,打一打衣袖,又道:“相见即是缘,我便送你几句话吧。”
赫连风一拱手,垂首道:“愿闻其详。”
老道点一点头,淡淡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说完转身大步离去,边走边道:“小友日后若有归隐之心,便来这里找我,世间懂得顺应自然的人已经不多了。”
“道长,您的箫和笛子!”颖颖叫一声。
“赠与你们了!哈哈哈……”
“如此贵重,焉能使得?”赫连风惊呼。
“小友技艺高超,正配佳物!”
声止人失,两人眼前只剩下茂密的松林。
“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赫连风扭头问颖颖道。
颖颖笑看他一眼,解释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篇。那老道士告诉你,不担任国家要职,就不要*心国家大事。而后两句则是《道德经》里的话,告诉你不需要去做什么,世间自有定律,一切顺其自然即可。”颖颖稍加思索,复道:“两句话告诉你了两条路。”
赫连风虽读过不少书,但大多是取其精要,而《论语》和《老子》却没怎么细读。听颖颖解释完,忙问道:“怎么是两条路?”赫连风不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也是不管么?
“他告诉你的是,你可以管,也可以不管。若要管,就要以功名为目标,回去好好学习了,将来从底下慢慢往上爬,爬到中央,呵呵,孙子都有了,嘿、那时候,你就有话语权了。不管的话,就不要生气了,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呗。”颖颖说完又笑了笑,自言道:“这老牛鼻子倒有几分道行!”她又看看手里的玉箫和竹笛,又狡黠的笑笑:“挺大方倒是真的!”
赫连风听得直翻白眼。“喂,小妹,道长可是世外高人,你怎么能那样叫人家?”赫连风不满道。
颖颖还自开心着,忽听“小妹”二字,又想起先前老道出来时的尴尬情景,那时赫连风也叫自己“小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粉拳便招呼上了:“谁是你小妹!谁是你小妹!讨打是不是?小妹,小妹,让你再叫,让你再叫!”这一顿粉拳直把赫连风打的抱头鼠窜,连连求饶。颖颖又警告他一次,方才放过了他。
“喂。”颖颖又叫。“那白眉老和尚见你说你是与佛有缘之人,刚才那老道士又白送你纪念品……”她又想起灰发男子,看向赫连风的眼神不由又多了几分迷茫。“你说,他们为什么都看上你了呢?”